1.笔试成绩为资格考试成绩,进入复试后不再计算。
2.根据考生复试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考生录检未通过时,按成绩从高到低递补录取。
3.复试结束后10日内,我校向非定向就业的往届考生所在单位函调其人事档案,与定向就业的考生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定向协议可在研究生院主页下载)。不按规定调档、签订三方协议者取消录取资格。

(五)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强调以重大现实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着重体现博士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在导师合作指导下独立完成,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篇幅一般不少于10万字。论文选题强调以重大现实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着重体现博士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在导师合作指导下独立完成,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篇幅一般不少于10万字。

三、研究方向、指导团队与招生计划本项目围绕国家有关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特殊需求,结合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以及调整方法的一般规律设置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专业代码、招生计划和指导团队如下: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招生计划导师团队0301Z4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2贾宇、冯卫国、王政勋、宣炳昭、王麟哲学导师赵馥洁教授。特聘政法部门张军、姜伟、江必新、朱孝清、熊选国、安东、黄太云、黄惠康、孙茂利、杨克勤、董开军、郭永辉为兼职博士生导师。0301Z5西北地区民族宗教法律问题研究1汪世荣、王健、闫晓君、杨宗科、穆兴天0301Z6西北地区环境资源

(2)相关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或所发表论文(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复印件;

3、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8、申请人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的研究计划书(表格由网上下载);

2、复审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答辩分为两部分:(1)回答专家提问,内容包括三部分:刑法学或民法学(二选一);宪法学或法学理论(二选一);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以上均不指定参考书)。(2)阐述攻读计划,即申请人就个人背景条件、拟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或设想的内容、理由和可行性等问题做详细陈述。

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关于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预报名的通知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其他证明材料。

④个人特长及能力方面的证明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报到时将查验获奖证书原件)。以上材料必须真实可信,自荐书不得抄袭或代写。请用A4纸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以邮政特快专递方式于2013年2月2日前邮寄至西北大学招生办,并在备注中注明“自主招生材料”,本人直接送达也可。寄送材料均不退还,考生可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查询材料寄达情况。

5、从事相关工作的获奖证书、专业研究著作或论文、工作业绩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各1份;

5、从事相关工作的获奖证书、专业研究著作或论文、工作业绩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各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