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19-09-07 17:11  延边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类
  • 1.中国少数民族(朝鲜)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
  • 2.新闻学专业
  • 二、中国语言文学类
  • 1.汉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
  • 2.汉语言(含师范、非师范)
  • 3.汉语国际教育
  • 4.朝鲜语
  • 5.应用韩语(专科)(珲春校区)

 朝汉文学院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她伴随共和国的脚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展壮大。70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数代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彰显和传承了中朝(韩)文化的特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学院坚持“特色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兼具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20179月,以朝汉文学院亚非语言文学学科为核心学科的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纳入国家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7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9人,硕士学位教师38人。

学院校部区拥有朝鲜语言文学、朝鲜语、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等6个本科专业和大学语文教研部,珲春校区有朝鲜语言文学(中朝翻译方向)本科专业和应用韩国语专业专科专业;学院拥有5个科研院所,2个研究会,3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吉林省特色重点优势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学术性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学术性硕士学位授权点、1MTI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课程;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拥有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及提名奖获得者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

学院就业前景好,现有在校本科生1342人、硕士研究生505人、博士研究生56人,在站博士后4人。已培养了包括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内的2万多名各类人才,为中国(朝鲜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机关、企业、外事、安全、公安等事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就业率达98%以上。

学院非常重视与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韩国首尔女子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忠北大学、韩国启明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昌源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保持着经常性的人员和学术交流关系。

今后,学院将不断延续传统、继承优势、保持特色,努力在发展壮大中创造新的成绩,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咨询电话:0433-2733910


朝汉文学院专业介绍

一、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新闻学】

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大类培养期间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民族观、国家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夯实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朝鲜语言文学和新闻学的兴趣,提升从事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分流后的深入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招生。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按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类培养,第二学期末按专业分流。

专业分流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尊重学生意愿,加强专业分流指导。学生对大类内某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且满足该专业准入条件,可在大类内填报专业志愿。学院统筹考虑学生志愿、大类期间学习和实践活动成绩、民族和地域等因素,综合考核确定分流专业。

朝鲜语言文学专业为师范兼非师范专业,在第二学期末分流为朝鲜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和非师范方向培养。

 

1.中国少数民族(朝鲜)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非师范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朝鲜语言文学基础,兼备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优秀的文学修养及语言文化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内外文化、出版、传媒、经贸及国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朝鲜语言文学相关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师范方向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朝鲜语言文学基础,兼备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知识,拥有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古代汉语、朝鲜语语法、现代汉语、朝鲜语写作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朝鲜族文学、朝鲜古代文学、朝鲜近现代文学、朝鲜-韩国当代文、西方文学史。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朝鲜语写作实践、朝鲜语使用现状调查、汉朝翻译实践。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中学等教育领域,新闻和出版等文化领域,外事、安全、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企业就业。

 

 

2.新闻学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培养适应信息传播变革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创新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能够运用朝汉双语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传媒机构从事新闻传播管理工作的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学制为四年,对于符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广告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学概论、中国朝鲜族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研究方法。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作品、毕业实习、专业见习、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社会调查、融合新闻作品创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媒体单位、新闻出版、文化传播、政府机关、外事、教育等部门工作,也可从事新媒体运营、视频制作等自由行业。

 

二、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大类培养期间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夯实中国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提升从事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分流后的深入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类实施按大类招生,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3个专业。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即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按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第二学期末按专业分流。

专业分流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尊重学生意愿,加强分流指导。学生对大类内某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且满足该专业准入条件,可在大类内填报专业志愿。学院统筹考虑学生志愿、大类期间学习和实践活动成绩、民族和地域等因素,综合考核确定分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为师范兼非师范专业,在第二学期末分流为师范方向和非师范方向培养。

1.汉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能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非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写作、文献学、比较文学、古代文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写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编辑出版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文秘实践。

就业前景:中等学校教师、政府机关和企业文秘人员,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记者、编辑,杂志社、出版社等撰稿人、编辑等。

 

2.汉语言(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汉语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朝鲜语基础知识,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中学、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应用能力与汉语言文字教学相关工作能力的人才。

非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汉语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朝鲜语基础知识,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应用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翻译等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朝鲜语翻译基础、语用学、文字学、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前景:高等学校、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教师,从事语言文字应用与研究的高级双语人才。韩汉双向翻译,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汉韩双语高级人才,从事汉韩对比与翻译研究的高级人才。

  

3.汉语国际教育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汉韩双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及世界更广泛的地区胜任汉语推广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及适应在境内外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文秘等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用学、语义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国文化通论、基础写作、汉韩基础互译。

主要实践环节:教育实习、翻译实习、毕业论文、中华才艺训练。

就业前景:国内外大中专院校及各类汉语国际教育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文化宣传、新闻出版部门、海关、边防、国家安全部门以及外事部门、三资企业需要的双语、三语高级人才、语言研究与管理需要的高级人才。

 

4.朝鲜语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语语言技能,掌握朝鲜和韩国的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制为四年,对于符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基础朝鲜(韩国)语、高级朝鲜(韩国)语、朝鲜(韩国)语视听说、朝(韩)汉互译、朝鲜半岛社会与文化、朝鲜(韩国)文学史、朝鲜(韩国)语概论。

主要实践环节:校内会话训练、朝鲜(韩国)语言文化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赴朝鲜(韩国)进行语言会话训练。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外事、海关、公安、安全、边防、检察、经贸、大学、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就业。

 

5.应用韩语(专科)(珲春校区)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韩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了解朝鲜和韩国的语言、文化、经济、社会等相关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商务、文秘、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外事、管理与服务的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韩语、高级韩语、韩语听力、韩语会话、韩语视听说、韩语写作、商务韩语、旅游韩语、韩汉笔译与口译、朝鲜民俗与文化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毕业实践报告、韩语会话训练、韩汉双向翻译实训、韩国文化体验、韩文办公软件应用等技能实训。

在韩资企业、外贸企业和涉外旅游企业进行实习。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韩资企业、中韩贸易企业、涉外旅游企业,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业务翻译、外贸业务操作、韩语导游、涉外酒店接待等以韩语为工作语言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原标题: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朝汉文学院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她伴随共和国的脚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展壮70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数代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彰显和传承了中朝(韩)文化的特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学院坚持“特色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兼具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2017年9月,以

2019年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

朝汉文学院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一流本科建设,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范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依据《延边大学本科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实施办法(修订)》(延大校发文[2019]58号),结合我院办学特色,特修订本办法。第二章大类培养第二条学院现有两个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及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类。第三条朝鲜语言文学与新闻

2020年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表(学术型)

朝汉文学院2020年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表(学术型)联系电话:刘老师0433-专业(领域)名称:050101文艺学学制:3年学费8000元/年备注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参考书(版本)作者出版社及年月01中国古典文艺学第一单元初试科目02中、韩、日古代诗学比较101-思想政治理论国家统考无参考书目03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二单元初试科目拟招人

2019年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中文系招收免试硕士研究生面试时间地点

朝汉文学院中文系招收2019年免试硕士研究生面试时间地点序号学院专业复试时间复试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1朝汉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2018年10月10日08:00-11:00师范楼105A刘立苹0433-2朝汉文学院文艺学2018年10月10日08:30-11:00师范楼117刘立苹0433-3朝汉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18年10月10日09:00-11:00师范

202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复学复课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局,州属有关学校:经州委、州政府同意,全州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复学复课时间安排如下:一、5月5日:高三年级、中职毕业年级;二、5月9日:初三年级,高一、高二年级,中职其他年级;三、5月12日:初一、初二年级,小学四、五、六年级;四、5月16日:小学一、二、三年级,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少年宫、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和校外培训机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师范学院是延边大学历史悠久的学院之设置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联合设置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地理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教育、历史学教育、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10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4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教育管理、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体育学院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延边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58年。1998年,经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审核批准增设运动训练专业,并成立了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和休闲体育专科专业。1996年,体育系挂靠教育学原理专业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了体育学硕士学位授

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科学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学院是我国早创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学院1992年9月正式成立。1993年开始招生,1996年9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入延边大学。2007年12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复核,现实行联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拥有独立校园,位于延吉市东北角,占地面积为50万平方米,各种教育设施建筑面积为10多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全日制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1957年10月,前身是延边艺术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朝鲜族专门艺术人才的民族艺术院校。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民族教育传统。学院师资队伍健全,教育教学体系化,依靠多年来朝鲜族艺术教育深厚的根基。学院现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表演等5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二级学科博士点,音乐与舞蹈学一

延边大学工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工学院工学院始建于1993年,其前身是1949年创办的延边大学理工学部。现任院长为朴成道教授。工学院是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为教学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具有求实创新精神、较强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工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