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19-07-06 14:56  北京体育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体育理论系”,是北京体育大学早成立的院系之一,2002年改为现名。现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统计与测量五个学科方向。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运动人体科学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当时我国体育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院早开设了本科专业,早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早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了国内第一个运动人体科学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学科为基、教研相长”的办院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的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突出

学院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异,科技成果突出。学院现有45名教职工,拥有19名教授,13名副教授。有16名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11位硕士生导师,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位北京市教学名师,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位国家体育总局“双百人才”,90%以上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学院紧密依托生命科学母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国际前沿的先进理念和成果,积极面向竞技体育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涌现了一批在国内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运动生物力学、体质健康研究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培养的本科学生考研率和到国外知名高校深造的比例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活跃在我国体育科学各个领域的前沿,成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中坚力量之一。

学院教师研究领域广泛,涉及运动人体科学的多个方向,如: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形态机能、力量训练及损伤机制、运动与心脑血管功能调控、运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技术动作结构的诊断与优化、运动训练监控、运动营养与高原训练、运动员科学选材、兴奋剂的检测;运动技术、运动损伤与运动装备的生物力学

体质与健康评价、健康促进、运动风险评估与健身指导;体育仪器设备、应用软件的研发等方面;

学院教师为多支运动项目国家队提供科技攻关与科研服务,主持和参与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全民健身标准与指南的制定,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外多所知名院校保持密切的院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都选送优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等国家半年至一年学习交流。2018年学院国际化培养获得新的突破,将在秋季学期选拔优秀学生赴英国等国家进行“1+2+1”本科双学位、“3+2”本硕连读双学位、“1+1+1”硕士双学位等多种模式、全方位、全覆盖的国际合作培养。


 实践培养计划与就业方向

学院主要培养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良好的升学情况

学院培养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很大比例是升学和出国深造,包括保送和考取国内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国内知名的“985”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国外院校主要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

学院专业介



Sport Science
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四年制,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原标题: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体育理论系”,是北京体育大学早成立的院系之一,2002年改为现名。现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统计与测量五个学科方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运动人体科学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当时我国体育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我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02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联系部门:体育与运动学院电话:58802226联系人: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备注009体育与运动学院147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12接收推免生7人左右其中01-05方向共招收11人,含推免生6人左右。06方向共招收1人,只接收推免生。  01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09体育与运动学院045201体育教学所有方向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09体育与运动学院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所有方向体育与运动学院04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年实行“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申请条件1.对体育学科具有浓厚的兴

2022年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招生简介

一、专业介绍幼儿保育专业拥有40年办学历史,是北京市学前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东城区学前师资培训基地,2020年专业被遴选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专业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教学办学经验,在业界具有很高声望。依托区域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开展“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师德高尚、文化基础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竞技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始建于1957年,是北京体育大学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培养出奥运冠军的学院。学院下设重竞技、运动训练学两个教研室。现有教师40人,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院,现有本科生及研究生2100余人。学院注重将教学、训练、科研紧密结合,始终不渝贯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治学理念,造就了一批品学兼优的高级体育人才。自1980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其体育学科成立于1917年,是我国成立早的高等教育体育学科之一。体育与运动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硕士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我国高校体育学界享有盛誉。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

2022年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转专业计划及申请表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学院2022年转专业计划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京联发[2017]38号)与校教务处转专业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教学容量具体实际,制定各专业转专业计划,各专业可接收转入学生人数如下表: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2022年转专业计划表学历层次专业名称可接收转入学生人数2020级2021级高中起点本科建筑环境与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