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创业街上,与华中科技大学直线距离不足-公里,毗邻风光秀丽的东湖绿道。校园占地面积1340亩,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公寓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校园环境优美典雅,景观雕塑点缀其间,春秋时节丹桂飘香,初冬霜降红枫摇曳;文华学院被誉为武汉“颜值最高的十所大学"之一,“秋天到文华赏红叶” ,已成为武汉市民的一种新选择。
(一)专业优良,教学设施完备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专业涵盖工、管、文、法、经、艺术6大学科门类,形成“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获批国家级-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实训大楼、大数据实验室、金融科技实验室、智能媒体实验室、企业化标准机器人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室设施先进完备。
(二)特色鲜明,个性化教育深入人心
文华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2003年建立之初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学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造性地构建了“三九” 个性化教育模式。
“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展。
“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三种类型学生,即学术型、应用型、潜力型;三个关键点,即潜能、立志、空间;三个一工程,即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
校内现有两个学生食堂,南北风味、各类小吃,菜品丰富、味美价廉,让广大学子吃出美味、吃出健康。
四人间标准化学生公寓,内设卫生间,下桌上床,每人一个独立衣柜,统一安装冷暖空调、热水器。WIFI信号校园全覆盖,校内设有自助银行,医院、超市一应俱全。
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
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闻学
二、学部特色及优势
(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一流
学部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与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平台优势突出。
个性
学部基于“学科平台课”和“潜能培育平台”构建一、二课堂融合育人体系,个性化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协同
学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平台,产教协同育人环境生态优良。
卓越
学部秉持“宽基础、强能力、显个性、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追求卓越。
(二)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智能制造为引领
智能制造是国家重点支持与发展的方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控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三维数字化设计为手段
运用三维设计来实现机械产品模型的虚拟创建、修改、完善、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操作,从而达到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零件设计与装配设计的目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与装备结合,可打印出产品的实物,训练学生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技能。
“强技能、重创新、个性化”为目标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建有现代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电网实验室。实验中心为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部近三年考研录取率达到2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获全国和省部级奖近100余项,学生自主创业成绩显著。
(三)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优秀学科培养人
学部拥有土木-建筑-环境智能建造与管理、建筑与艺术类两个优势学科群;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影视制作》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各专业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承接城市建设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获批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以赛促学,每年均有一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摘得国家级大奖。
优秀教师培育人
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多人,均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拥有一支湖北省智能建造青年创新团队。骨干专业教师持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等专业执业资格证书。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学、科研能力强。每年研究生考试录取率高,部分学生顺利进入985、211与双一流重点高校深造。
优秀平台锻炼人
学部建有“土建环新工科实习实训基地”、“BIM应用技术发展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各学科都建有设备精良、运行管理规范、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要求的实验中心;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强化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鲜明新工科特色应用型复合人才。
(四)经济管理学部
数智经管
按照“新文科”理念,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数字化与经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学科。
融文汇技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学生潜能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重点关注基本理论的掌握、方法与技术应用的培养。
双师双导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与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潜能导师和辅导员协力,构建强应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外语学部
目标明确特色方向
人才培养立足“专业+方向”、“学科兼容”,培养就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团结合作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善于沟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师资优质设施完善
学部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0余名,外教4人。教师队伍中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优秀青年学者,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上乘。学部有综合实训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儿童教育实训室、外国语言与文化体验中心等多间实训基地。学风优良获奖率高学校唯一采取小班授课的学部,课堂互动性强。
学生上台展示机会多;专四专八通过率远高于同类院校,考研出国及专升本率、学科竞赛获奖率在7个学部中名列前茅,“优良学风建设单位”的唯一获得者。
注重实践个性成长
学部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
16家企业共建有实习就业基地,构建了“实训一实习一就业”一条龙职场通道,多次获评学校“就业先进单位”。学部有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和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帮助学生个性成长。
(六)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名家工作室
由新闻、中文、法学、品牌、智能专家申凡、谭邦和、舒咏平、谢薇、鲁汉榕等名教授组成名家工作室。省级基地有省级基地湖北品牌中心、湖北非遗中心、湖北新媒体外包基地。
智能媒体实验室
有国内第一个高校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各专业实施文科智能化教学。
个性化培养配备潜能导师,按研究型、能力型、潜力型学生分别施以个性化教育。
应用能力培养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能说、会写、善策划”。
(七)基础科学学部
一流课程
学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一流团队学部拥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个性与创新以“个性化教育”理念指引,创建“科学认知与实践创新实验室”、“诺贝尔经典物理实验室”、“科艺联创工作室”,建有武汉市特色科普基地,积极探索“一生一体育技能”、“课程思政”和“课程心理”。
以赛促学
百舸争流,以赛育人,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
舞蹈表演
实施“教授+企业专家”同堂授艺授课,使我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具备“能教会演懂策划”的能力。
三、专业介绍
(一)通信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5G技术等基本理论,具备专业应用知识及技能,能从事人工智能、通信及信息领域的系统和智能终端设计、制造、集成、运维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立项,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设有“智能技术与5G应用”、“移动互联终端技术及应用”二个特色方向。与知名企业共建有多个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年均有20%左右的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主干课程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电路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应用。
就业去向
可在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技术公司、通信科技等部门,从事移动通信、物联网工程、无线遥感遥测、智能网络的设计、应用和维护等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大数据应用、分析与开发方面具有卓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数据工程师。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面向大数据领域人才需求,设有大数据、软件设计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专业前景好、薪酬高;与中软国际、浪潮集团和中澳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有“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实验室”、“Al大数据标注基地”等多个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主干课程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与云计算。
就业去向
可在政府机关、银行、金融、移动互联网等企事业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运维、应用开发等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软件工程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方法、数据分析处理算法;具有软件技术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以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设有“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软件设计与开发”两个方向;建有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具与环境、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实验室;与中软国际、浪潮集团和中澳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建有“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实验室”和“AI大数据标注基地”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主干课程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建模与分析。
就业去向
可在政府机关、银行、金融、移动互联网等企事业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运维等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领域从事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依托湖北省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设有“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移动互联终端技术及应用”二个特色方向;与知名企业共建有多个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年均有20%左右的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主干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就业去向
可在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产业和科研部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智能终端的设计制造、集成、运行维护和市场营运等岗位的工作。
(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G通信智能光网络技术)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5G通信智能光网络器件及模块设计、光网络设计规划与实施、LED智慧照明信息网络构建和光电智能仪器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隶属于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面向信息产业热点,设置“5G通信智能光网络技术”与“LED智慧照明技术”特色方向,发展前景好,薪酬待遇高。位于中国核心光电产业区“武汉*中国光谷”,与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及华为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和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学风优良,竞赛屡获国家奖项。考研平均录取率达20%以上,多人考取国内“985”、“211”及国外著名高校;就业率达95%以上,多名毕业生成功创业。
主干课程
现代通信原理、工程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纤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基础、光网络技术、LED照明技术等。
就业去向
在光电信息工程领域,从事5G通信光网络、智慧照明系统、智能光电仪器的设计、研发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从事智能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工作。
(六)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软国际大数据卓越班)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基于“互联网+”国家战略背景,培养掌握Web前端开发、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运维、软件测试等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与中软国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培养方式上以中软国际ETC实训基地为依托,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第二课堂、科技创新、项目研发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与企业项目的组合优势,通过建档、教学、实训、测评、考核、实习、预就业、分类输送等环节,实现产教一体化,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与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Script与jQuery开发技术、Vue框架开发技术、数据运维与管理、性能测试、移动应用U1布局开发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除可参加专升本外,还可在T企事业单位从事前端开发、软件测试、大数据项目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机电产品及工艺装备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科技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近年来申请十余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建设类项目,实训中心拥有两千万先进智能制造设备,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专业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专业学风优良,每年学生获国家及省级机电类学科竞赛50余项,考研录取率约20%,就业率在98%以上。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3D)数字化系列课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等。
就业去向
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与组织、销售运营等工作。
(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机电产品及工艺装备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科技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近年来申请十余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建设类项目,实训中心拥有两千万先进智能制造设备,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专业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专业学风优良,每年学生获国家及省级机电类学科竞赛50余项,考研录取率约20%,就业率在98%以上。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3D)数字化系列课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等。
就业去向
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与组织、销售运营等工作。
(九)机器人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管理与维护及教育培训等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机器人实验室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专业课程由双师型教师团队授课。工程实践训练课程设置比例高,将教学、实践、生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系统真实的项目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机器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甲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竞赛,获奖40余项。专业学风优良,机器人方向考研录取率20%左右,就业率98%以上。
主干课程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工程仿真、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分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项目方案设计与管理、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等。
就业去向
在机器人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集成系统机械设计、方案设计、装调与改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本专业为市场紧缺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就业前景好。
(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新能源技术,能在发电、供电、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中,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装备设计、电气项目开发、电力装备维护及电力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具有明确的专业背景,有关电气的运行、维护、管理、开发等都属于本专业应用范围。本专业有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2020年获批为“双万计划”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就业前景好。已有13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到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及其它工业企业中。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主干课程
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理论、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
就业去向
可攻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可到各类发电企业、国家电网(供电局)、电力装备制造业及其他行业,从事电气运行、装备设计、检测、维护、运行、管理,以及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十一)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网信息采集和数据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熟悉新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控制技术,可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从事制造、设计、运行、开发及智能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涉及较宽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强电、弱电、信息、计算机、控制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明显增强,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本专业作为强电与弱电交叉的新兴专业,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与很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可在能源、电网、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智能电气或信息技术相关的开发、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
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机与拖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ython语言、智能电气设计、电力大数分析、嵌入式系统、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到电网、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其它行业中与电气、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维护、开发、设计、制造及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十二)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设有智能制造、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两个方向。智能制造方向:具备机械工程智能装备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能力,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工作。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方向: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最新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软硬件编程技术,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测试和数控设备的编程、3D建模、3D打印设备技术等方面工作,智能3D打印制造装备的生产制造、测试检验、运行管理维护、设计开发等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智能制造方向,基于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依托省级一流学科及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可亲历智能装备和数字化产线的产品设计流程,收获运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的策略和经验。
3D打印方向: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各项国际、国家、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培养的学生有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设备。本专业的氛围带给学生无限的思维创作空间让奇思妙想变为现实让人生充满挑战。
主干课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及云计算、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智能装备及其故障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能工厂集成系统技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三维测量与逆向建模、3D打印技术基础3D打印材料、3D打印软件技术、CAD/CAM技术应用、医学影像三维建模等。
就业去向
就业面宽广,可从事智能制造工程师、产品制造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器人开发工程师、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轻工业等从事3D建模、3D扫描捡测、3D打印制造、产品设计等岗位,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十三)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源动力系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尤其是新能源与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经济建设能源先行,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领域,本专业围绕此特色方向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实践创新氛围浓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高水平国家、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供不应求,广受好评。学风优良,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以上。
主干课程
新能源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工测试技术、内燃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创新实践课程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新兴产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求关系,学生就业和发展前景良好。
(十四)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能,能进行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以计算机三维(3D)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证书。专业学风优良,近年来有约50%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继续学习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编程、数控培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原理与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等。
就业去向
面向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从事机床操作员、质检员、管理员、机械加工工艺员、数控工艺编程人员、机床操作与编程,机床设备维护人员和机械产品销售维修员等基层管理工作。
(十五)土木工程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结构、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湖北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均毕业于211、985院校,约50%具有高级职称,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23.08%具有博士学历,博士硕士比例均衡,职称结构合理;学缘构成良好。在强化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积极拓展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诸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应用、BIM建模应用技术等多种专业技术实操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尽快地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适应企业要求,深受企业好评。建有“数智建造与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智能建造”三个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有益的成才模式和发展空间。
主干课程
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路基与路面工程、结构试验与量测、土木工程施工、BIIM建筑设计。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设计院、高校、交通与城市建设等政府部门,以及各类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以及金融与保险、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十六)建筑学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注册建筑师专业技能与一般科学思维能力基本训练,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与规划、建筑构造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课堂以及设计院实践的系统训练,培养较强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使毕业生具备职业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为继续学习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专业学生参加“2015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三等奖,位居国内高校第一。
主干课程
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专题研究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物理等。
就业去向
可进入设计院及设计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和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管理等工作,亦可以进入房地产等行业工作。
(十七)城乡规划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技能,具有项目操作能力,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备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能力要求的规划设计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训练为特色,重视工程项目实践环节,成立村镇规划工作室,创建学生创业团队,近年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赴湖北、山西、广东等多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成果获得合作单位一致好评。与武汉市内及外地多家规划设计单位签订协议,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求。超过21%的毕业生考取华科大、武汉理工大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主干课程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原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可到国土空间规划、景观设计、市政设计等行业的规划设计单位、科研部门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十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城市取水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污水和雨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获得给排水工程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建筑BIM技术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拥有完善的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水力学、水处理工艺实验室,以及BIM信息化实验室和教师工作室,建有多个实习基地;近几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工艺仪表与控制、给水排水新技术(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等)等。
就业去向
可在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政工程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消防部门、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环保公司等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开发工作,也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工作。
(十九)环境工程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若重培养掌握水、气、固污染治理工艺和技术,同时具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大型企业EHS管理、3S技术等知识和技能的环保复合型人才。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环境污染治理技能,从事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等工艺的开发、工程设计、工程验收和调试等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环保硬技术);环境管理与评价技能,从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企业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遥感3S技术等环境管理人才必备技能(环保软科学)。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现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教师人数4名,科研和教研成果丰富。本专业为学校重点培育专业,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齐备的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学风良好,近五年来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等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在“北控水务杯”、“工匠杯”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40余项。应届毕业生年均考研录取率约20%,部分学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主干课程
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管道工程与泵站、环境评价、环境监测、EHS管理体系、环境工程施工与概预算、3S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
可在市政、建筑、石油等行业设计院、环保公司从事环保工程、排水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环保局、监测站、环评公司等从事环境规划、评价与样品检测工作,亦可在大型企业从事EHS管理、清洁生产等的咨询、评价和认证工作。
(二十)工程管理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土木工程信息化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实用型方法和应用能力,满足“标准化设计、工业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现代化建筑业领域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设有“工程造价”和“智能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自愿选择。结合专业最新发展趋势设置了除建筑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基础课程外,增加了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广联达造价软件、智能建造等课程和以实训课程培养为重心的实践教学环节适用面广,实用性强。本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6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其中全国注册一级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等双师型教师多人。采取“双证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同时参加相关技能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本专业根据两个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建立了“工程造价BIM实训室”、“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等实验室,并在设校外有固定的实习基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主干课程
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物联网与智慧工地、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广联达造价软件等。
就业去向
可在施工企业、开发企业及造价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等相关单位,政府机关、高校、设计单位等部门就业或考研深造。
(二十一)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有较高艺术素养、掌握专业设计理论和技能,能熟练使用多种电脑设计软件,并能结合新媒体及数字移动技术在视觉设计等领域实际应用,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交叉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与多媒体与移动数字技术的结合,强调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分级分层教学,专业基础课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专业核心课程体现社会的时代需求,采用“设计项目教学法”和“以赛促教”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了校企合作进行集中式项目实习。与韩国汉阳大学、全州大学联合开展多种校际合作项目,与韩国明知大学视觉设计专业开展了联合办学及全方位的校际合作交流。
主干课程
图形创意、版式设计、插画设计、导视设计、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等。
就业去向
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教育机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或从事策划、设计、教育、品牌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十二)环境设计"(智能室内设计、数字景观设计)
艺术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以“环境艺术+新科技”为核心的新设计能力,具备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信息科学、智能设计等知识能力素质,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艺科融合”复合型新设计艺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建有交叉学习、项目实践、创新思维、协同培育“四个阶段”课程体系,达成多学科知识兼备,多领域实践能力,人文与艺术素养同升;拥有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采用“课堂+竞赛、工作室+课题、企业+项目”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实施“教授+企业专家”同堂授课,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韩国全州大学、明知大学、启明大学等联合开展校际合作项目和国际交流。
主干课程
1、智能室内设计方向:造型基础、建筑设计、美学原理与设计概论、人体工程学、智能居住空间设计、文化展示空间设计与策划、商业空间设计与业态营销、虚拟空间设计、环境空间数字影像模型、数字图形设计、三维数字设计等。
2、数字景观设计方向:造型基础、景观设计、美学原理与设计概论、环境心理学、外部空间场地设计、人居环境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虚拟空间设计、数字技术与场景模型设计、数字图形设计、三维数字设计等。
就业去向
可在政府建设规划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影视通信等行业从事设计管理、策划宣传、创意教学,也可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新领域从事艺术与科技的创新工作。
(二十三)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信息交互设计和娱乐传媒设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专业的相关知识,具备交互设计与数字特效及数字娱乐制作领域初步的科研、实践能力与素质。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主要从信息交互设计和娱乐传媒设计方向进行学习。艺术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专业的最大特色,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艺术类课程,又有理性思维为主的信息科学等其它类课程;本专业强调面向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培养,教师队伍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实践环节突出校企结合。
主干课程
三维设计、影视语言与剪辑、数字特效合成、场景与人物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用户界面设计、移动终端交互设计、信息架构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等。
就业去向
可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动画游戏公司、互联网、通信等企业从事策划、创意与制作、广告设计及交互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工作。
(二十四)产品设计
艺术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思维能力、良好的造型艺术素质,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和艺术表达技能,并具备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能力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艺术、设计与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专业的最大特色,具备设计创新思维意识,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本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面向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培养,教师队伍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实践环节突出校企结合。
主干课程
产品形态语义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设计心理学与用户研究、交互与体验设计、信息架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移动终端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
就业去向
可在产品设计、产品研发等设计公司、互联网企业、设计研究院(所)或相关企业中的设计部门从事相关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十五)建筑工程技术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建筑工程识图、房屋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能力,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于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实验设施;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职业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整合本科优势资源,与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本科教育有机衔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成才方案和发展空间;开展“智能建造”优势学科建设,将BIM技术引入教学体系和教学环节。
主干课程
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测量、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IN系列软件应用等。
就业去向
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在监理、设计、管理及咨询岗位群,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和组织、质量、进度、安全及资料材料管理等工作。还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专业学习。
(二十六)工程造价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造价员、预算员岗位群,培养掌握智能建造、BIM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工程估价、BIM咨询、工程项目评估、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和施工项目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现有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全国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等3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除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外,还有大量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培养方式采取“双证培养”模式,即“毕业证”+“1+X职业技能证书”,在三年学习期间同时参加相关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
主干课程
工程经济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工程估价、装饰与装修工程估价、设备安装工程估价、BIM系列软件应用实务、Revit软件设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构检测、建设工程监理等。
就业去向
可在建筑施工、安装企业从事施工、成本预算;在设计院与工程咨询事务所从事工程BIM咨询业务、招投标业务、项目前期的预决策分析评估、工程结算审计等工作。还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专业学习。
(二十七)会计学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金融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文华学院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课证融通及业财融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单位,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评为“五星级”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与专业特点,专业设有注册会计师(CPA)、国际会计师、税务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初级会计师等多个特色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国外数所大学建立了“2+2”等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熟悉国际通行会计准则、拥有双学士学位的国际人才;校内开设ACCA、CMA精英班,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上国家会计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主干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等、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
就业去向
可在工商企业、涉外企业、金融公司、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单位工作。
(二十八)金融学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理论基础,掌握金融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金融行业的政策和法规,能运用计算机和外语、金融专业知识处理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科技等方面业务的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特色突出,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优势应用学科,由国内著名学者担任学术负责人,师资力量雄厚,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校投资260万元建设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在全国同类高校都位于领先水平。本专业与各类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紧密合作,已建立实习基地十余个,常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招商银行、长江证券等著名金融机构工作。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银行业务与管理、公司金融等。
此外,设置了模块化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提高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就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投资、财务等相关工作。
(二十九)财务管理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通晓会计核算方法和投融资理论,掌握大数据财务管理及分析方法,具备财务决策技能,能够胜任企业、政府部门、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务核算与分析、投资决策与管理、理财规划及资本运营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具有“专升本”招生资格,经教育部批准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培养应用型财税专业人才。开设管理会计师(CMA)、注册估值师(CVA)、证券分析师等特色专业方向,构建“业财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多门大数据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着重培养大数据财务管理分析与决策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国家级大赛多次获奖。开设ACCA、CMA精英班,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拥有硕士学位的国际人才。
主干课程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大数据财务管理、投资学、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等。
就业去向
可在企业、政府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税收筹划等工作。
(三十)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惯例、管理和运营,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技能,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和相关领域工作中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设置了完整的课程体系,202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国际贸易实务方向和数字贸易两个。
培养方向,充分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建有“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跨境电商实验仿真模拟中心”、“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等。本专业学生多次摘取全国大学生外贸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近三年就业率达到96%以上,就业于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2021年考研录取率达11%。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听说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合资企业、跨国公司、政府经贸机构及中小型企业从事涉外经济和管理工作。
(三十一)工商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了经济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掌握了数字化管理技术以及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于大数据的组织运营管理技术,具有数字化运营管理设计的技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的新应用型运营管理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湖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工商管理”双学位授予单位;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连续6年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评为“六星级”专业,全国民办高校同专业排名第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长期从事数字化管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知名教授,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建有高水平创新创业实验室4个,承担在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培训工作;考研率高,2021届毕业生考研比率达37.68%,一批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近5年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专业开设了“数字化运营管理”和“数字化社区管理”两个特色方向以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和社区的运营管理为核心,以现代工商管理理论、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基础,具有数字化思维,融合运营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及应用,培养组织运营管理以及数字化运营管理设计的人才。
主干课程
战略管理、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库系统、商务智能概论、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实训、创业基础、大数据营销、网络平台运营管理等。
就业去向
可在企业、学校、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各项业务的运营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十二)电子商务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数字化管理技术及应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互联网产品设计技能,服务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组织的新应用型数字化管理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注重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法和企业数字化管理理论的融合,着力培养学生数字化管理思维,强化学生数字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运营能力。专业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同企业合作建有“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并多渠道与国内知名电商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推荐学生在知名电商公司实习就业。专业考研率高,培养学生多次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国家级奖项。
主干课程
管理经济学、会计学、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管理基础、网络营销、运营数据分析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互联网产品经理等。
就业去向
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商运营管理、商业数据分析、企业数字化产品设计、开发及数字化管理等工作。
(三十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会实际应用技能,掌握大数据财务管理与分析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开设10余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达50%以上,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国家级专业大赛多次获奖。学生历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部分毕业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文华学院、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本科学习。
主干课程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税法、会计信息系统、大数据财务管理等。
就业去向
可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工作。
(三十四)市场营销(新零售运营)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较强实际工作技能,符合营销师、商务策划师等职业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市场营销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设置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环节。新增设了“新零售运营”特色方向,以适应当今市场需求。本专业建有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等,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多次参加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超过95%以上,专升本升学率达43%。
主干课程
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跨境电子商务实训、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经济、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渠道管理、大数据分析等。
就业去向
就业领域广泛,可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从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工作。
(三十五)新闻学(智能媒体传播)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站在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前沿,以人文社科知识为基础,以智能媒体技术为驱动,以新闻内容生产技能为核心,培养能说能写能策划、擅拍擅编擅设计的融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是湖北省首家设立智能媒体传播方向的新闻学专业,也是湖北省首家全面实施融媒体新闻教育的特色专业。本专业拥有国内人工智能专家鲁汉榕和新闻传播专家申凡为代表的一批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双师型”教师。
主干课程
智能媒体概论、算法新闻、数据的可视化、融媒体新闻采访、融媒体新闻写作、融媒体编辑与制作。
就业去向
考研或留学,也可在政府机构任职,在媒体机构从事融媒体新闻采编和编辑制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任职宣传与公关策划、项目经理等。
(三十六)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以智能媒体技术为驱动,以网络与新媒体技能为依托,培养会全媒体内容策划制作,懂全媒体产品设计运营,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发展需要的全媒体运营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拥有实践经验一流的教师团队和以新媒体运营工作室为代表的学生创新团队;拥有全国高校第一批智能媒体实验室。依托省“新媒体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湖北省大数据新闻创新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传播研究”和“湖北省新媒体品牌打造研讨会”“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变革”论坛等,与长江云、长江网等新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主干课程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智能媒体概论、网络与新媒体用户分析、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网页设计与制作。
就业去向
可在文化传播机构、大型网站及媒体机构的新媒体部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全媒体策划与制作等。
(三十七)广告学(新媒体品牌运营与传播)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品牌报国为志向,顺应智能化媒体与品牌化发展趋势,培养擅长数据分析、品牌策划、创意传播、品牌管理等技能,能为各类企事业进行市场拓展、新媒体运营的品牌传播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全国民办高校中首个“品牌传播系”;著名品牌传播专家舒咏平教授领导下的“博士+广告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品牌官+新媒体官”导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智能媒体实验室提供“教学+实习”、“项目实训+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实践体系。
主干课程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数据挖掘分析、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品牌传播策略、品牌智慧管理等。
就业去向
政府新媒体运营部;企事业市场营销部;广告公司、媒体品牌部;创业公司合伙人;读研或留学等
(三十八)汉语言文学
本科学制4年
(湖北省内独树一帜的“文华中文+”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具备语文教育、智能新媒体写作与运营、文化品牌策划管理、非遗保护与研究等多项技能的“文华中文+”“能说、善写、会策划”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教师队伍是一个获得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的优秀群体,由知名教授、副教授及名校博士等组成,建有省非遗研究中心和文化品牌研究所两个省级学术平台。在独创的“文华中文+”办学理念指导和“智能化”方向的驱动下,系统开设汉语言文学课程,并加设语文教育、智能新媒体写作、文化品牌管理、非遗保护等应用型课程。
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分段)、语文教学法、新媒体写作、文化品牌概论、非遗概论。
就业去向
在学校和机构做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做宣传(新媒体)、非遗文化管理、品牌策划、行政等工作,在媒体当记者、编辑;读研。
(三十九)法学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法律职业道德、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纠纷解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法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博士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88%,具备完整的法学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程体系,考研录取率和法考通过率超过20%;“商经法学”特色方向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学生积极选修智能法务、法律新媒体等技能型课程,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近2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法律职业及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英才。
主干课程
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国际法等。
就业去向
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或从事企业合规、合同审查、风险控制、证券金融、人民调解、社区管理、法治宣传等工作。
(四十)英语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就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商务、翻译、教育三选一)。
专业优势与特色
学校重点培育专业,艾瑞深排行榜“五星级”专业。实施“夯实语言基础、开设特色方向、实践教学贯穿始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师资雄厚,教学质量高,拥有专业的语音实训室、同传实验室,及众多校企合作基地,开展丰富的实习实践活动。专四专八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主干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跨境电商实训、机辅翻译、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
就业去向
可在外贸、商务、教育、旅游等多种行业,从事跨境电商、涉外商务、口笔译翻译、中小学英语教育、在线教学等工作。
(四十一)翻译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就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并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相关翻译知识(商务翻译、文学文化翻译二选一)。
专业优势与特色
实行“英语基础课程+翻译专业技能课程+方向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师资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拥有专业的同传实验室、翻译实训室和语音室。并与全球第五大的翻译公司传神语联网翻译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丰富的实习实践活动。专四专八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主干课程
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翻译、汉英翻译、交替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综合英语、视译等。
就业去向
能胜任CATTI三级及以上难度的口笔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作,可在外贸企业、翻译企业从事口笔译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
(四十二)日语
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有深厚文化知识底蕴、良好道德涵养、独立思考能力、熟练应用日语、掌握较好的国际商务知识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应用型跨文化交际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我校唯一的小语种专业,采取小班授课,精英式培养。开设“日语+跨境电商”和“日语+计算机”方向。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利于就业的技能。提供国内外实习就业岗位,输送毕业生赴日深造。丰富的二课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本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外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就业率。
主干课程
基础日语、综合日语、高级日语、跨境电商及计算机类方向课程
就业去向
在外贸、外事、旅游、教育等领域从事翻译、计算机软件测试开发、跨境电商、文秘、管理及日语教育等工作。
(四十三)应用英语
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标准的英语语音知识,较扎实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某一领域(儿童英语教育或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坚持“聚焦语言性、追求职业性、体现技能性”的特色,实行“学校一企业一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注重工作岗位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岗位实操水平。
主干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实训、应用英语写作实践、英汉翻译实践、儿童英语教学法实践、跨境电商实务等。
就业去向
可在涉外机构从事跨境电商、外贸跟单及其他涉外经贸管理与服务工作;也可在国际幼儿园、早教或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行政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四十四)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中国舞)
艺术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较系统地掌握舞蹈教育理论、基础技术技法,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能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并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协调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艺术院团、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文体系统表演、教育、管理工作。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以体育舞蹈和中国舞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表演、教学、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与个性化教育的结合,结合学生舞蹈基础制定“一生一课表”;在教学和训练中,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教授+企业专家”同堂授艺授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舞蹈比赛中获得前三名多达20余人次。
主干课程
体育舞蹈基本技术、舞蹈创编、体育舞蹈考级规定动作、舞蹈剧目、舞蹈教学法等。
就业去向
可在普通高校、各类中小学、健身会所、文艺团体、文体指导中心、舞蹈教育机构、各类企业中的教学、训练与管理等岗位就业。
四、文华学院2022年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为了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依法招生,结合文华学院招生工作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是社会了解文华学院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及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文华学院开展招生咨询和录取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学校概况
(一)学校名称:文华学院
(二)办学类型: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
(三)办学层次:本科、专科
(四)学校代码:国标代码为13262;湖北省招生代码为C203,其他省(市、区)以当地公布的我校招生代码为准。
(五)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华园路8号。
(六)网址:http://www.***
(七)咨询电话:027-87599198
第二章招生机构
第四条:学校设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委员会,本、专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本科招生工作监察小组,全面负责、全程监督学校的招生工作,决定招生工作相关的重大事宜。
第五条:学校设普通本、专科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普通本、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第六条: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招生计划内,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源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专业招生计划。
第七条: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按照学校官网公示的结果执行。
第八条:学校招生计划及相关信息通过文华学院招生信息网(ttp://www.***)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官方媒体对外发布。
第四章录取规则
第九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的原则;执行国家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录取政策,以及本章程公布的有关规定;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录取过程中,自觉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条: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包括征集志愿)报考考生,若生源仍不足,剩余计划调至生源充足的省份;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参加征集志愿。
第十一条:学校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或降分投档项目,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对于按照教育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认可其优惠分值;考生高考成绩(含加分)相同时,按照省级招办的投档排序规则确定优先投档顺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我校对考生所报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我校在内蒙古招生按计划数1:1进行投档,专业安排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学校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第十三条:学校招生录取确定专业,不设置专业分数级差,考生所填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在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在科类投放的所有专业计划范围内进行调剂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第十四条:高考总分(含加分)相同的考生,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投档的成绩同分排位确定专业录取顺序;投档时如无成绩同分排位的省份,高考总分(含加分)相同时,依次按照综合、语文、数学、外语确定专业录取顺序(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确定专业录取顺序)。
第十五条: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我校2022年不组织艺术类校考而直接使用各省艺术类统一测试成绩。考生参加生源所在省份艺术类统一测试成绩需达到所在省份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合格线。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相关要求。若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参照我校综合成绩算分方式排序投档,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有关规定,在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基础上,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美术类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综合成绩=专业统考成绩x60%+高考文化成绩x40%;舞蹈类按专业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第十六条:我校在收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单后寄发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寄出。
第五章后续管理
第十七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请假,得到辅导员、学部、招生办、教务处批准后,方可视为向学校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八条:应征入伍新生需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和保留学籍手续。
第十九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或注销学籍。
第二十条:新生学籍注册后,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成绩合格,符合学籍管理规定,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华学院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由文华学院授予学士学位。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只适用于2022年本、专科生的招生,自公布起开始执行。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一律废止,均以本章程为准。
第二十三条:在招生咨询过程中,学校招生咨询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仅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不属学校录取承诺。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由文华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2022年文华学院招生专业及学费标准
| 学部 | 专业名称 | 计划 数 | 科类 | “3+1+2”模式 | “3+3”模式 | 学费标准 (元/年/人) | |
| 首选科目 | 再选科目 | 选考科目 | |||||
| 本科 | |||||||
| 机械与 电气工程 学部 |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 | 12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2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 | 10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8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5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白动化(中职) | 40 | 机械类 | 22000 | ||||
| 机器人工程 | 13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城市建设 工程学部 | 建筑学 | 100 | 文理兼收 | 物理 | 不限 | 物理或历史 或地理 | 22000 |
| 城乡规划 | 70 | 文理兼收 | 物理 | 不限 | 物理或历史 或地理 | 22000 | |
| 土木工程 | 10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工程管理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1000 | |
| 环境工程 | 7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或化学 或技术 | 21000 | |
| 环境设计 i智能室内设计、数字景观设计) | 120 | 艺术(美术)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5800 | |
| 视觉传达设计 | 150 | 艺术(美术)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5800 | |
| 数字媒体艺术 | 70 | 艺术(美术)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5800 | |
| 产品设计 | 70 | 艺术(美术)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5800 | |
| 信息科学 与技术 学部 | 通信工程 | 10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电子信息工程 | 8o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电子信息工程(中职) | 40 | 电气电子类 | 22000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5G通信智能光网络技术) | 8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000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800 | |
| 软件工程 | 120 | 理工 | 物理 | 不限 | 物理 | 22800 | |
| 经济管理 学部 | 金融学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工商管理 (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1000 | |
| 电子商务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1000 | |
| 会计学 | 10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800 | |
| 财务管理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800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人文社会 科学学部 | 广告学(新媒体品牌运营与传播) | 9o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新闻学(智能媒体传播) | 9o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网络与新媒体 | 10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汉语言文学 | 20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法学 | 11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外语学部 | 英语 | 1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日语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翻译 | 8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2000 | |
| 基础科学 学部 |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中国舞) | 9o | 艺术(舞蹈)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25800 |
| 专科 | |||||||
| 机械与电气 工程学部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80 | 理工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
| 信息科学与 技术学部 |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软国际大数据卓越班) | 130 | 理工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4500 |
| 城市建设 工程学部 | 建筑工程技术 | 80 | 理工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1500 |
| 工程造价 | 8o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1500 | |
| 经济管理 学部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7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1500 |
| 市场营销(新零售运营) | 5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1500 | |
| 外语学部 | 应用英语 | 60 | 文理兼收 | 物理或历史 | 不限 | 不限 | 11500 |
六、国际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以及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类项目,为学生提供中外联合培养、国(境)外短期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并利用一切资源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学生通过这些项目和活动,能够亲身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近距离感受多元文化,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世界,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七、国内外双学位、专升本项目
学校自2010年开始,陆续与澳大利亚的迪肯大学、英国的三一圣大卫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密德萨斯大学、以及韩国启明大学、全州大学等高校在各个专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合作方式,学生毕业可获得双方大学的本科学历学位。目前已有八个年级百余名学生通过该项目获得双学位或者专升本,80%的学生申请到世界前200的名校就读研究生。
同时,文华学院与纽卡斯尔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等英国学校可开展1+3专开本项目,学生可直接前往合作院校就读本科,为学生留学开辟了新思路。
八、本硕连读/直升硕士项目
学校与英国三一圣大卫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韩国启明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了硕士直升项目,还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东英吉利大学开展3.5+0.5+1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不同渠道。同时学校提供全方面的留学平台为有意向深造的学生提供服务,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九、英语特色提高班/韩语班
学校为有意出国深造,或者希望顺利通过四、六级,专升本及考研的学生开设了英语特色提高班和韩国语培训。
在系统化的小班学习中,辅以外教口语和文化交流课程,让学生更好,更深层次,更实践性的学好一门语言。同时,语言类培训课程可以置换在校期间大学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
十、短期游学/研学/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
学校开设了线上线下各类短期交流或者实习项目(根据当年国外形势实时更新),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短期游学项目,为文华学子提供了了解名校和内容多样的交流机会,学生还可以获得实习证明和实习学分。
十一、2022年文华学院留学项目汇总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地区/国家 | 学校名称 | 项目内容 | 招收对象 |
| 国内外 双学位 | 英国 | 普利茅斯大学 ( 1862年建立,英国前50 ) | 2+2 3+1 国外大学本 科学位+ 文华学院本 科学历学位 | 全专业可申请 中请铸专业或 典有行业认症 的专业需要国 外天学进行匹 配 | |
| 澳大利亚 | 迪肯大学((1974年建立,澳洲前10) | ||||
| 韩国 | 启明大学 ( 1899年建立,国排名30) 汉阳天学〔根据实际情况申) | ||||
| 日本 | 东亚大学〔1966年建立) | N2日语水平 | |||
| 2 | 国内外 升本 | 英国 | 埃克赛特大学 ( 1955年建立,英国前15) 纽卡斯尔大学 ( 1834年建立,英国前20) | 1+3 国外大学木 科学位+ 文华学院专 科毕业证 | 全专业可申请 |
| 普利茅斯大学 ( 1862年建立,英国前50) | 2+2/3+1/2 国外大学本 科学位+ 文华学院专 科毕业证 | 全专业可申请 申请转专业或 客有行业认证 的专业需要国 外大学进行匹 配 | |||
| 韩国 | 启明大学 ( 1899年建立,韩国排名30) 汉阳大学〔根据实际情况中请) | ||||
| 澳大利亚 | 迪肯大学(1974年建立,澳洲前10) | ||||
| 3 | 硕士直升/ 本硕连读 | 英国 | 东英吉利大学大学 ( 1963年建立,英国前20 ) 纽卡斯尔天学 ( 1834年建立,英国前20) 利物浦大学 (1881年建立,英国前20 ) | 3.5+0.5+1 本硕连续 | 根据学校简章 |
| 意大利 | 罗马美术学院〔美术学院世界第六) | 硕士直升 | 设计类专业 | ||
| 日本 | 九州外国语学院 | 语言+硕士 直升 | 日语专业 | ||
| 香港 | 岭南大学 ( 1888年建立,亚洲10O左右) | 硕士直升 | 商学院 | ||
| 4 | 其他 | 制定个性化留学方案 | 全专业可申请 | ||
| 5 | 短期游学 | 1周-1个学期 项目可制定,根据现阶段国运形势实时更新,语吉学习及专业学习。 可置换本专业课程学分,专业匹配请咨询。话委考公众号信息。 | 全专业可申请 | ||
| 6 | 国际学术 英语培训 | 针对考研、留学、专升本等开设的英语提高班、校内定制 有学分,大一大二可置换通识英语课程,大三大四有额外学分。 | 全专业可申请 | ||
学校排名每年更新,项目持续更新,请关注文华国际交流处公众号。
所有短期项目均可置换相应学分,具体置换方案由各学部学术分委员会制定。
项目咨询:国际交流处地点: 行政楼B223办公室
电话: 027-87582749 咨询QQ:
十二、招生问答
(一)文华学院招生代码是多少?
答:我校国标代码为13262。湖北地区我校招生代码为C203,其它地区以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代码为准。
(二)录取时认可加分吗?
答,学校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或降分投档项目,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对于按照教育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认可其优惠分值;考生高考成绩(含加分)相同时,按照省级招办的投档排序规则确定优先投档顺序。
(三)分数相同的考生怎么录取?
答:高考总分(含加分)相同的考生,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投档的成绩同分排位确定专业录取顺序;投档时如无成绩同分排位的省份,高考总分(含加分)相同时,依次按照综合、语文、数学、外语确定专业录取顺序(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确定专业录取顺序)。
(四)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是怎样的?
答: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我校2022年不组织艺术类校考而直接使用各省艺术类统一测试成绩。考生参加生源所在省份艺术类统一测试成绩需达到所在省份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合格线。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相关要求。若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参照我校综合成绩算分方式排序投档,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有关规定,在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基础上,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美术类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综合成绩=专业统考成绩x60%+高考文化成绩x40%;
舞蹈类按专业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五)学生户口能否迁入武汉?
答:经省招办录取审批后,由文华学院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新生可凭通知书自愿将户口迁入武汉市,尽量在报到当年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六)学校有没有转专业的政策?如何转?
答:对确定不适合某专业或因其它特殊原因需转专业的学生,自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校一般安排每学期的第1~2周可办理转专业手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按有关规定办理转专业手续。
(七)文华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研究生?
答:文华学院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本科毕业后可以按照研究生招生高校的招生章程报考研究生。
(八)文华学院的专科毕业生能否专升本?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学生在专科毕业当年,可参加湖北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专升本考试,考试科目和录取分数线由举办高校确定。我校具备专升本招生资格,专科毕业生也可报考我校专升本专业。
咨询渠道
网上咨询:文华学院招生信息网:https//zhaosheng.***/
微信公众号:文华招生(whzhaosheng)
招办招生咨询QQ:
招办咨询电话:027-87583391、87583392、87583393
咨询时间:8:30--12:0014:00--17.30
十三、来校路线
汉口火车站
1.乘坐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2.乘703路公交车至珞喻路珞雄路站下车一换乘591路公交车,至创业街文华园路站下车。
武昌火车站
1.乘坐地铁4号线(武汉火车站方向),至中南路站一换乘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2.在武昌火车站东广场乘坐BRT1路公交车,至雄楚大道BRT能家咀站一换乘738路公交车,至光谷创业街文华园路站下车
武汉火车站
1.乘坐地铁4号线(柏林方向),至中南路站一换乘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2.乘513路公交车,至珞喻东路高坡店站下车一换乘738路公交车,至光谷创业街文华园路站下车。
傅家坡长途汽车站
1.步行至中南路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2.乘坐5931703路公交车,至武珞路地铁宝通寺站下车一换乘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3.乘坐5181703路公交车到珞喻路关山口站下车一换乘5911738路公交车,至创业街文华园路站下车。
武汉天河机场乘坐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至佳园路站下车自C出口出站。
十四、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文华园路8号
联系电话: ( 027 ) 87583391
87583392 87583393 (6-9月开通)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xxx@q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