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2022-04-13 14:48  三亚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专业代码
  •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 (三)授予学位
  • (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 (五)培养方向
  • 1.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管理方向
  •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向
  • 3.新能源汽车服务工程方向
  • (六)主要课程



























































































































































































































































































































































































































































































































































































































































































































































































































































































































































(一)专业代码
080207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视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及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制造工艺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现代汽车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和数字化思维方式。能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制造领域从事工艺技术及生产管理工作,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从事产品测试及安全管理工作,在新能源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从事汽车销售与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方向:

本专业不以专业方向招生,通过设置模块课程形成专业方向。学生就读专业后,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根据汽车行业对车辆工程领域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设置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服务工程三个培养方向。

1.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管理方向:具有较强的汽车制图与识图能力,汽车产品制造工艺的编制与优化能力,以及对生产制造现场的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能力。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向: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测试及性能评价能力,具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运行的安全技术管理能力。

3.新能源汽车服务工程方向: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检测与试验能力,具有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及管理能力。

学生就读后,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本专业三个方向均是培养应用型汽车技术人才,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根据现阶段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也可以使学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业。

(六)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基础、电工学、电子技术、工程制图、智能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原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CAD/CAE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原理。

原标题:2021年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2021年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一)专业代码080207(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视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及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制造工艺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及新

2021年三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一)专业代码080703(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各类通信设备的使用、运营维护、安装测试及网络优化、设计开发和应用组织管理能力,熟悉整个工业互联网业务流程,

2021年三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一)专业代码120103(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系统掌握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外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并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2021年三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一)专业代码080902(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软件工程专业方向适应国家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服务于海南信息智能岛,为海南特色数字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建设。立足新工科,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

2021年三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区块链工程方向)

(一)专业代码080902(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方向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面向区块链产业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区块链技术基本理论和区块链项目开发方法,具有区块链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区块链项目管理与实施能力和在

2021年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专业代码080701(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工程素养;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电子信息产品、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和集成能力;能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相关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车辆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发动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技能,具有汽车产品工艺设计、汽车制造企业管理、汽车服务等基本能力,具备现代汽车工程师的基本素养,能在汽车企业生产制造技术领域从事工艺技术与

2021年三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应用心理学(一)专业代码071102(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能力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心理测量、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开发的技术方法,具备从事心理相关工作的良好素质

2021年三亚学院法学专业

(一)专业代码030101(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身心素质和法律职

2021年三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一)专业代码030302(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三)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敏锐的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实务与行政综合能力,能在弱势群体增能,社区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