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20-11-27 08:38  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学院概况
  • 二、专业特色及成绩
  • 三、师资力量
  • 四、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 五、课程设置
  • (一)通识课
  • 1.通识必修课
  • 2.通识选修课
  • (二)专业课
  • 1.专业必修课
  • 2.专业选修课
  • (三)实践实验实训
  • 1.实践实验实训必修课主要包括军事训..
  • 2.实践实验实训选修课括图片摄影创作..

一、学院概况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依托本校新闻传播学科,始终秉承“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办学宗旨,已形成新闻、传播、广电、网络与新媒体多专业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于2004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得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重庆市早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新闻传播学科。201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从2006年始,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连续成为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在2013年和2017年教育部第三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一直保持重庆第一、西部领先地位。

  二、专业特色及成绩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立于2018年并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本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依托与华龙网集团共建的融媒体学院,组建融媒体课程研发团队,整合现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趋势,共同编写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融媒体师资队伍建设、打通融媒体人才实习实训与就业培训通道。

  三、师资力量

  新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博士12人(含海归博士3人);同时聘请了重庆报业集团、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实务界导师授课,师资力量雄厚。

  四、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综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融合新闻采编实务,网站建设与运营,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共传播、舆情调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特色一:以“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的理念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具备通过前沿信息技术创意信息及互动传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较为深厚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中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底蕴。

  特色二: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大学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交换学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特色三:配备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以及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多种校内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引领学生实践与创新。同时是环球网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并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猪八戒网等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机构合作推出“蓝鲸计划”、“蓝鹰计划”,校企联合打造理论与实务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

  分为三大类别:

  (一)通识课

  1.通识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创新创业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中国文学经典选读等。

  2.通识选修课: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就业创业能力与健康教育类四大版块。

  (二)专业课

  1.专业必修课:新闻传播学大类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广告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非线性编辑、融合新闻学、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2.专业选修课:新闻传播学大类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概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评析、公共演说、西方文化概论、媒介文化导论、文化产业概论、媒介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经典论著导读、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媒介知识产权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包括电视摄像、广告创意与策划、网络新闻编辑、调查软件与应用等。

  (三)实践实验实训

  1. 实践实验实训必修课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含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公益学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

  2.实践实验实训选修课括图片摄影创作、说服学实务、广告文案写作、电视摄像实务、电视新闻编辑制作、纪录片创作、微视频创作等。

原标题: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1.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趋势,以及信息时代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以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色,是“文”和“理”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既懂新闻传

2022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普通文理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艺术学、传播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新媒体信息内容的采编生产、设计制作与传播运营等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和独立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二)主要课程:构成基础、新闻写作、数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院概况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依托本校新闻传播学科,始终秉承“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办学宗旨,已形成新闻、传播、广电、网络与新媒体多专业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于2004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专业所依托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从2006年开始连续成为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稳居重庆第全国前列。2

2022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

新媒体艺术(艺术类本科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新媒体艺术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和推广能力的专业艺术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产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实验精神,掌握跨媒介语言及创作手段,能够在游戏、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学校全称:西南政法大学  办学地点: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办学性质和类型: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我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652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电话:023-67258893邮政编码:401120传真:023-67258895院系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考方式指导教师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3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030101法学理论01习近平法治思想02现代法理学03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省各批次分专业招生计划

批次专业计划数文科理科本科提前批侦查学9(男)1(女)2(男)中外合作办学法学(中外合作办学)65本科一批法学8068法学+法语32法学+审计学22知识产权4法学+刑事科学技术4工商管理类1311法学+工商管理22经济统计学22金融学22金融工程23国际经济与贸易22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2英语6法学+英语22德语32新闻传播学类62法学+公共事业管理22政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为拓宽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我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12号)招收外语类保送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2022年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外语类保送生。按照“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在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学生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有关部署,让更多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农村学子进入我校就读,我校2022年继续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的县(含县级市)以下中学农村学生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一、组织机构  (一)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研究决定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学校普通本科招生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