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2019-05-24 10:01  大连理工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气体
  • 1、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 2、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 3、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 二、热化学
  • 1、系统、环境、相、热、功、热力学能和焓等概念.
  • 2、热力学第一定律.
  • 3、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
  • 4、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
  • 5、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 三、化学反应速率
  • 1、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等概念.
  • 2、反应速率方程、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的确定.
  • 3、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阿伦尼乌斯方程.
  • 4、用碰撞理论和活化络合物理论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四、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 1、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平衡组成的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 2、反应商判据、LeChaterlier原理.
  • 3、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 4、熵的概念、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物质的标准摩尔熵 m?、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反应的Δr m?和ΔrGm?的简单计算,ΔrGm?与ΔrHm?和Δr m?的关系、ΔrGm?与K?的关系.
  • 5、介绍反应的ΔrGm,用ΔrGm和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 五、酸碱平衡
  • 1、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2、强酸、强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和pH的计算.
  • 3、一元(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解离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 4、一元弱酸强碱盐和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平衡、水解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 5、多元弱酸强碱盐的分步水解及其平衡组成的计算、酸式盐溶液pH的近似计算.
  • 6、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缓冲溶液pH的计算.
  • 7、酸碱电子理论、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组成的计算、酸碱反应与配合反应共存时溶液平衡组成的计算.
  • 六、沉淀-溶解平衡
  • 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标准溶度积常数、标准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和有关计算.
  • 2、溶度积规则、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3、pH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沉淀的配位溶解及其简单计算.
  • 4、分步沉淀和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及有关计算.
  • 七、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2、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池电动势的概念.
  • 3、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Nernst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
  • 4、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 八、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1、氢原子光谱、Bohr原子结构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和能级、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电子云.
  • 2、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
  • 3、 、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 4、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5、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
  • 6、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 九、分子结构
  • 1、化学键的分类、共价键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 2、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和类型、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
  •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 4、分子轨道的概念、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推测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离子)的磁性和稳定性(键级).
  • 5、键级、键能、键长、键角等概念.
  • 十、晶体结构
  • 1、晶体的类型、特征和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作用力.
  • 2、金属晶体的三种密堆积结构及其特征、金属键的形成和特征.
  • 3、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晶格能的概念、离子电荷和半径对晶格能的影响、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晶格能的热化学计算方法.
  • 4、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晶格类型、溶解度、熔点、颜色的影响.
  • 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和变形性及其变化规律、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6、氢键形成的条件、特点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 7、过渡性晶体结构(如:层状晶体).
  • 十一、配合物结构
  • 1、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的关系、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的概念、中心离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和磁性的关系.
  • 2、配合物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八面体场中d电子的分布、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推测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磁性、配合物的颜色与d-d跃迁的关系.
  • 十二、 区元素
  •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单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重要氢化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生成和基本性质.
  •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重要盐类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 4、锂和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 十三、 区元素(一)
  • 1、硼族元素的通性、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的概念、乙硼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硼酸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硼砂的结构和性质、硼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
  •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 3、碳族元素的通性、碳单质的结构、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用离子极化理论说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 4、硅单质、硅的氢化物、硅的氧化物、硅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
  • 5、硅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
  • 6、锡和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Sn(Ⅱ)的还原性、Pb(Ⅳ)的氧化性、锡和铅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
  • 十四、 区元素(二)
  • 1、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分子的结构和特殊稳定性、铵盐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的结构、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性质.
  • 2、磷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 3、磷酸及其盐的性质、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聚磷酸、聚偏磷酸的结构和性质.
  • 4、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 5、砷、锑、铋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和重要反应.
  • 6、砷、锑、铋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及砷、锑的硫代酸盐.
  • 7、氧族元素的通性、氧单质的结构和性质、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及其重要反应.
  • 8、硫单质的结构和性质、硫化氢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多硫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结构、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代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过二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焦硫酸盐和连二亚硫酸盐的性质.
  • 十五、 区元素(三)
  • 1、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制备和性质、卤化氢的制备及其性质(还原性、酸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溴和碘的含氧酸的基本性质.
  • 2、稀有气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稀有气体化合物及其几何构型.
  • 3、p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 4、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递变规律、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递变规律.
  • 十六、d区元素(一)
  • 1、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通性.
  • 2、钛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 3、铬单质的性质、Cr(Ⅲ)和Cr(Ⅵ)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杂多酸盐磷钼酸铵.
  • 4、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 5、Fe(Ⅱ)、Co(Ⅱ)、Ni(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6、Fe(Ⅲ)、Co(Ⅲ)、Ni(Ⅲ)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7、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 十七、d区元素(二)
  • 1、铜族元素的通性.
  • 2、铜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铜盐的性质.
  • 3、Cu(Ⅰ)和Cu(Ⅱ)相互转化、铜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Cu2+的重要反应.
  • 4、银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银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Ag+的重要反应.
  • 5、锌族元素的通性、氢氧化锌的性质、水溶液中Zn2+的重要反应、锌的重要配合物.
  • 6、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 7、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Hg(Ⅰ)和Hg(Ⅱ)间的相互转化、水溶液中Hg2+和Hg22+的重要反应.
  • 十八、无机化学实验
  • 1.实验基本操作:加热、洗涤、过滤等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 2.仪器原理及操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
  • 3.实验内容和原理:氯化钠提纯、硫酸铜提纯、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元素部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阴阳离子鉴定。
  • 1、《无机化学》(第六版),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孟长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2、《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编者:孟长功、辛剑,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30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

 

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配平题)约占60%,主观题型(问答题、计算题)约占4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气体

1、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3、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二、热化学

1、系统、环境、相、热、功、热力学能和焓等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 

4、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

5、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三、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等概念. 

2、反应速率方程、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的确定.

3、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阿伦尼乌斯方程. 

4、用碰撞理论和活化络合物理论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1、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平衡组成的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2、反应商判据、Le Chaterlier原理.

3、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4、熵的概念、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物质的标准摩尔熵 m?、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反应的Δr m?和ΔrGm?的简单计算,ΔrGm?与ΔrHm?和Δr m?的关系、ΔrGm?K?的关系. 

5、介绍反应的ΔrGm,用ΔrGm和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五、酸碱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强酸、强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和pH的计算.

3、一元(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解离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4、一元弱酸强碱盐和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平衡、水解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5、多元弱酸强碱盐的分步水解及其平衡组成的计算、酸式盐溶液pH的近似计算.

6、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酸碱电子理论、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组成的计算、酸碱反应与配合反应共存时溶液平衡组成的计算.

    六、沉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标准溶度积常数、标准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和有关计算. 

2、溶度积规则、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pH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沉淀的配位溶解及其简单计算.

4、分步沉淀和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及有关计算.

    七、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池电动势的概念.

3、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Nernst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

    4、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八、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氢原子光谱、Bohr原子结构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和能级、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电子云. 

2、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

3、 、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4、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

    6、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九、分子结构

1、化学键的分类、共价键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2、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和类型、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4、分子轨道的概念、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推测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离子)的磁性和稳定性(键级).

    5、键级、键能、键长、键角等概念.

 十、晶体结构

1、晶体的类型、特征和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作用力. 

2、金属晶体的三种密堆积结构及其特征、金属键的形成和特征.

3、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晶格能的概念、离子电荷和半径对晶格能的影响、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晶格能的热化学计算方法.

4、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晶格类型、溶解度、熔点、颜色的影响.

    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和变形性及其变化规律、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氢键形成的条件、特点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7、过渡性晶体结构(如:层状晶体).

    十一、配合物结构

1、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的关系、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的概念、中心离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和磁性的关系. 

2、配合物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八面体场中d电子的分布、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推测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磁性、配合物的颜色与d-d跃迁的关系.

    十二、 区元素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单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重要氢化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生成和基本性质.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重要盐类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4、锂和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十三、 区元素(一)

1、硼族元素的通性、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的概念、乙硼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硼酸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硼砂的结构和性质、硼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碳族元素的通性、碳单质的结构、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用离子极化理论说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4、硅单质、硅的氢化物、硅的氧化物、硅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

5、硅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

6、锡和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Sn(Ⅱ)的还原性、Pb(Ⅳ)的氧化性、锡和铅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

    十四、 区元素(二)

1、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分子的结构和特殊稳定性、铵盐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的结构、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性质. 

2、磷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3、磷酸及其盐的性质、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聚磷酸、聚偏磷酸的结构和性质.

4、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5、砷、锑、铋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和重要反应.

6、砷、锑、铋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及砷、锑的硫代酸盐.

7、氧族元素的通性、氧单质的结构和性质、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及其重要反应.

8、硫单质的结构和性质、硫化氢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多硫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结构、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代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过二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焦硫酸盐和连二亚硫酸盐的性质.

    十五、 区元素(三)

1、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制备和性质、卤化氢的制备及其性质(还原性、酸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溴和碘的含氧酸的基本性质. 

2、稀有气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稀有气体化合物及其几何构型.

3、p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递变规律、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递变规律.

    十六、d区元素(一)

1、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通性. 

2、钛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铬单质的性质、Cr(Ⅲ)和Cr(Ⅵ)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杂多酸盐磷钼酸铵.

4、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5、Fe(Ⅱ)、Co(Ⅱ)、Ni(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6、Fe(Ⅲ)、Co(Ⅲ)、Ni(Ⅲ)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7、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十七、d区元素(二)

1、铜族元素的通性. 

2、铜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铜盐的性质. 

3、Cu(Ⅰ)和Cu(Ⅱ)相互转化、铜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Cu2+的重要反应.

4、银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银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Ag+的重要反应.

5、锌族元素的通性、氢氧化锌的性质、水溶液中Zn2+的重要反应、锌的重要配合物.

6、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7、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Hg(Ⅰ)和Hg(Ⅱ)间的相互转化、水溶液中Hg2+和Hg22+的重要反应.

十八、无机化学实验

1.实验基本操作:加热、洗涤、过滤等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2.仪器原理及操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

3.实验内容和原理:氯化钠提纯、硫酸铜提纯、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元素部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阴阳离子鉴定。

复习参考资料:

1、《无机化学》(第六版),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孟长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编者:孟长功、辛剑,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标题: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0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配平题)约占60%,主观题型(问答题、计算题)约占4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气体1、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2、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3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大连理工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至2022年入学前,下同),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86科目名称: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填空题)约占30%,主观题型(计算题、简单答题)约占7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绪论1、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地位。2、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基本内容、物理量的单位及计算。流体流动基础1、掌握流体静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6科目名称: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选择、判断、填空)约占50%,主观题型(计算题、结构解析题、分析方案设计)约占5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化学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酸碱平衡、pH计算及缓冲溶液的配置、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指示剂。2、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原理、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84科目名称: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是非题、选择填空、一般填空、计算填空题)占40-50%,主观题型(计算、推导与证明、简答或论述题)占40-50%,、实验题约占1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化学热力学1、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第第三定律。热力学能、焓、熵、亥姆霍兹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80科目名称:《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试题分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总分150分),其中客观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占总分40%,主观题型(简述题、论述题、设计实验方案题、推导证明题等)占总分6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1.糖类: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衍生物2.脂类:分类、结构及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5科目名称: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试题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部分和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其中有机化学基础理论部分80%-85%,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占15-2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有机化学概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包括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方法、共价键的基本属性、诱导效应等基本内容),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资格审核的通知

各位考生:依据教育部学生司《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1〕2号)、辽宁省招考办《关于做好辽宁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辽招考委字〔2021〕37号)以及《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等文件的要求,我校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的准考资格进行审核。审核结果详见附件,附件中为准考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入学时间按学校规定执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及物理》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79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及物理试题分为基本概念题型、简述及论述类题型、综合计算类题型,其中基本概念题型约占35%,简述及论述类题型约占40%,综合计算题型约占25%,具体复习大纲如下:1、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考试权重各约占50%2、高分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及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